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子邮件
热点关注
站内搜索


合作网站
首页 > 重点推荐
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

 

□吴秋生(教授/博导)  郭瑞敏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5812201721-0006-04

 

摘要:文章选择20142016年我国国企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企中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据此,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增强公司股权多制衡度;完善公司内外部的治理结构;充分披露国企相关信息等建议。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推进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治理内部人控制、提高国企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内部人控制  股权集中度 会计信息质量

 

    一、序言

  会计信息质量高低不仅影响企业决策的有效性,而且会对证券市场资源有效配置以及政府宏观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够降低管理者寻租机会和自利行为等。但目前我国国企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不少问题,2017623,审计署发布的《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指出,有18户央企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 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0.8%和利润的1.7%。这使会计信息质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如公司内部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审计监督不力等,而从2017年查处的国企腐败案件发现,高管舞弊行为与股权分散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对这一关系的影响,以期找到新的有效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路径。

  当前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主要关注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郑槐淼等,2003)、法律因素(LaPortaeta11997)、会计准则(Shleifer1999;王跃堂,2001)、机构投资者(Taylor1990Coffee1991)、媒体关注(Duck and Zingales2002;叶青,2012)、产品市场竞争(Birteta12006;张程睿,2008;伊志宏等,2010)、数据库技术(杨周南,1999W.E.Mcrthy1982)、新会计制度(刘伟琴,2006)等。二是关注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企业因素包括审计委员会(Xie2003;吴国萍,2012)、股权结构(Beasley1996;陈汉文,1999等)、内部控制环境(陈汉文,2000Doyle2006)、会计技术的发展(杨世忠,2005)、会计的稳健性(李远鹏,2006Watts2003)、经营风险(Jan Barton2001;张劲松、陈旭,2004)、企业对反倾销的应对(Matschke and Schottner2010)、公司规模(Lang and Lundolm1993)、公司业绩指标(Bowman  and  Haire1975)、资产减值计提(Strong  and  Meyer1987)、公允价值计量(Douglas Breeden1990)、XBRLHunton2003;沈颖玲,2004)、ERP系统的应用(Joseph 2005)、内部审计(Ryan et al2005)、文化因素(Hofstede1984)、会计数据、会计系统(庄明来,2010)等。“人”的因素,包括伦理道德(Bernardi and Arnold1997)、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曾明,2003等)、财务高管的行为(Li et al2010;王进朝、 陈丽,2010)、董事会人数(Park and Shin2004)、独立董事比例(Beasley1996;崔学刚,2004)、董事长和总经理两权合一(崔学刚,2004;殷枫,2006)、第一大股东(陈岩,2012)、终极控股股东(刘建民,2012)、管理层持股比例(David2000)、会计信息需求者(龚光明、陈文婕,2009)、董事会特征(Rosenstein and Wyatt1990)等。

  综上,关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尚未有学者研究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20142016年我国国企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国企中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基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在国企中,存在以下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董事处于治理结构中的枢纽位置。因此,董事会的构成与董事会发挥作用的程度将对公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公司内部存在内部人控制时即董事兼任经理人员,而监事会作用又不充分的情况下,董事与经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就很难界定清楚,从而经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达到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目的(于东智,2001)。其次,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双方信息不对称,在获取信息程度、信息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其中一方参与者有空可钻,在交易中为了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利益,采取隐瞒、扭曲信息等方式,存在隐瞒、错报、谎报或迟报信息给所有者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众所周知,在国有企业中,事实上由于每个层级的委托人都不具备直接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权利,从而失去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约束的动机,造成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事实上的虚置现象,即所有者缺位,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一般说来,企业中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存在分歧,由于目标不一致,双方之间的利益就会产生背离,进而造成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内部人掌握着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优势,内部人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具体表现在虚假信息的披露,内部人为掩盖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的业绩下滑或亏损,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技术性的处理;为掩盖关联交易等利益输送行为,对涉及关联交易等某些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进行故意遗漏等,出现了伪造会计信息的行为,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另一方面,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是因为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地提供可靠的管理情报,为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领导提供计划、资金投放等可靠的决策依据。而目前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缺乏必要的约束,领导的意志经常会凌驾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经常失效。为了个人的利益,极有可能向外界提供虚假的、令人误解的会计报告。例如,出于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控股股东会避开或指使下级避开某些预定的控制程序,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赵伟,2009)。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

    (二)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影响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而这种所有者缺位的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往往处于“一股独大”局面(刘芍佳,2003)。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国家手中,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国有股的有效持股主体是缺位的。一方面,董事长和总经理只是单纯的代理者,他们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和经营权,但剩余索取权则是由国家法人所有,经营权和控制权同剩余索取权的分离,使得内部人为了弥补剩余索取权的缺失而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利己主义行为,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经营行为的扭曲。内部人对公司控制权的行使更加倾向于内部人自我利益的实现,同时为维持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促使经理人员与上级主管官员搞好关系,从而产生寻租行为 ,经理人员与上级官员的合谋进一步纵容了内部人控制,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股权代表的董事会成员本身就是大股东(国有股)的代理人,而非像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于资产委托方的角色。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成员既然也是代理人,就必然和经理人员一样有着偏离全体股东利益的动机。按照经济学有关代理的理论 ,代理行为产生的代理风险经济后果不应由中间委托人承担,而是应该由初始委托人承担,而事实上初始委托人又不能到位。其结果是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个个是所有者,而最终是个个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承担经济责任。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人员大都由原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组成,董事会实际上被公司内部高管人员所把持,进而加剧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股权集中度强化了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42016年深交所和上交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了降低特殊值和极端值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初始样本的选取上做了相关处理,最终确定2 657个样本观测值。其中,2014 年样本总数为866家,2015 年样本总数为873 家,2016年样本总数为918。所用的数据中大部分财务指标取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为准,手动搜集了董事与经理兼任人数,同时,为了使数据具有准确性,本文还通过和讯网、巨潮网等网站进行了数据比对。

    (二)变量设计及说明

  1.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无法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计量,本文采用盈余管理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并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度量。目前,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中介绍了很多盈余管理的度量模型,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选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即通过模型计算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DA|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替代变量。

  2.内部人控制。在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何浚(1998)较早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进行了研究,他引入了“内部人控制度”概念,即NK=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冯彩和高波(2004)在研究中引入了变量M=董事长兼总经理/总董事数。本文将用这两个变量计量内部人控制。

  3.股权集中度。目前,衡量股权集中度的方法很多,包括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等。本文主要采用王化成和  佟岩(2006)的研究指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度量股权集中度,FIRST的值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

  4.控制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因此,要对内部人控制之外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加以控制。王跃堂(2000)研究发现影响盈余质量的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和年度等,陈克兢(2017)在研究中说明了盈余管理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绩效、财务杠杆、公司规模、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率、自由现金流、其他应收款比率和年度。本文为使研究结果更具精准性,借鉴陈克兢(2017)的研究设置本文的控制变量。

  本文使用的具体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检验本文研究假设,设计以下模型:

  1.内部人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DAit|=β0+β1NKit+β2ROAit+β3LEVit +β4SIZEit+β5BDSit+β6BSSit+β7INDit+β8CFit+β9ORit+β10YEAR+β11INDUSTRY+εit

    2.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

    |DAit|=β0+β1NKit+β2FIRSTit+β3NKit×FIRSTit+β4ROAit+β5LEVit+β6SIZEit+β7BDSit+β8BSSit+β9INDit+β10CFit+β11ORit+β12YEAR+β13INDUSTRY+εit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DA|衡量盈余管理程度,|DA|的值越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则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根据样本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相关的财务数据,本文运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可操纵性应计项目DA|DA|进行计算,具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盈余管理程度的最大值为15.45,最小值为0,均值为0.0801,偏向最小值,表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都很低,且趋近于0,只有很少部分企业会选择进行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内部人控制度NK的最大值为0.909,最小值为0,均值为0.197,可见,我国国企总体的内部人控制度状况较好,根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可以发现各公司之间内部人控制度的差距较大,表明各公司在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上高低不同。资产负债率的最小值为1.561,最大值为268.1,均值为51.37,说明样本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重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由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异可看出,各上市公司之间的资本结构差异较大,财务风险差异也较大。公司规模的最小值为18.37,最大值为28.51,均值为22.81,可见样本在公司规模方面差异不大。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率均值为39.26,最小值为7.14,最大值为99,可见我国国企中股权相对集中。董事会规模的最大值为3.04,最小值为1.09,均值为2.19,可知董事会人数相差不大。独立董事比率的最小值为0.23,最大值为0.8,均值为0.37,可见国企中独立董事人数均占3%。监事会规模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48,均值为1.38,监管还可以。自由现金流的最小值为-1.7,最大值为1.7,均值为0.03,其他应收款的最大值为0.7,均值为0.02

  此外,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差最大,为21.08,说明各公司在资产负债率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股权集中度的标准差次之,为15.33,差异也较大,其他变量的标准差都较小,不存在太大的差别。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本文将使用  |DA|度量盈余管理程度,并使用stata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

  1.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分析。从下页表3中可以看出,模型中R2值(0.2074)和调整后的R2值(0.0043)较小,但是模型的F值较大,为40.93,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有意义。内部人控制度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为0.2856t值为2.95,在1%的水平下显著,假设1成立,内部人控制度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即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人控制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结果也说明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度越低,越有利于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国企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

  在控制变量方面,自由现金流的系数为0.113t值为2.80,在1%的水平下显著,可见,自由现金流与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认为在国企中拥有较高自由现金流的同时,其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更为严重,管理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声望,可能会背离股东利益,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资产负债率LEV的系数为0.0023t值为2.56,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随着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的增加,债权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上市公司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督,因此,随着公司负债水平的增加,公司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降低。公司规模这一控制变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49,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研究显示,国企规模与其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为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的规模越大,公司资产越多,公司内部治理就越困难,就可能容易出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不过目前学术界关于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关系并没有给出统一的结论。与前人研究不同,本文董事会规模(BDS)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表明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不大。与董事会规模一致的是,独立董事比率(IND)、监事会规模(BSS)、其他应收款比率(OR)和总资产报酬率(ROA)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也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表明这些因素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并无制约作用。

  2.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分析。本文引入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检验股权集中度在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具体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虽然模型的R2和调整R2较小,但模型F值较大,为37.84,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该模型有意义。内部人控制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交互项NK×FIRST回归系数为0.03,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内部人控制度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越严重,支持假设2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对前文提到的所有回归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采用资产负债表法重新计算了总应计利润TA和可操纵性应计项目DA|DA|,并以重新计算后的变量数据替代前文回归中使用的变量,通过二次分析重新对盈余管理进行度量,其次采用了内部人控制度的替代变量,即M=董事长兼总经理/总董事数作为被解释变量。1表示的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0表示董事长与总经理分开设置。回归结果与前文结论一致,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具有稳定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在于: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强化了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表明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内部人控制度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向影响越严重。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优化股权结构,在保障国家对国企控制权的基础上,尽可能分散国企股权,提高股权制衡度。(2)加快国企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努力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董事会决策民主化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遏制内部人的产生和内部人控制行为的发生。(3)加强对国企披露信息行为的规范,在充分、真实披露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披露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监督。Z

 

参考文献:

    [1]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J].经济研究,1999,(5.

    [2]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文章刊登 于《商业 会计》2017年11月第21期

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pdf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 2005-2016《商业会计》杂志 图文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在线邮箱 订阅管理 投稿管理
copyright © COMMERCIAL ACCOUNTING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订阅热线:010-66095303(发行部)66095301(编辑部)66095331(传真)